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 雷尼‧馬格利特 (1898-1967) 作品欣賞
特殊的畫風他是一位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,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
有虛有實,圖地反轉的運用在裡面看得到!
看到風景還是畫?

★雷尼‧馬格利特(Rene Magritte)(1898-1967)簡介
雷尼‧馬格利特(Rene Magritte)為大師級人物。
比利時畫家,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要成員之一。
1898年生於萊錫內,性格內向,他14歲時,母親自殺,這件事給當時雷尼‧馬格利特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創傷。18歲時,馬格利特進入了布魯塞爾藝術學院,時斷時續的學習了幾年。在他成長過程中,詩人布爾喬亞以及馬宋對他起了很大的影響。
1922年,雷尼‧馬格利特看到了契利柯的複製作品《愛之歌》,雷尼‧馬格利特從此確定了自己的風格。1925年,雷尼‧馬格利特進入了超現實主義時期,他做於這一年的《兩姐妹》,實際上是一個女孩白天和夜晚的雙重形象。1926年他創作的《受威脅的兇手》,則是比較典型的,以日常生活為基礎,然而是十分恐怖的、色情的馬格利特慣用的題材。
1927年8月,雷尼‧馬格利特遷居法國郊區,與勃勒東、艾呂雅又密切交往。此後的3年,是馬格利特創作上的豐收時期,他的傑出的作品都作於這一階段。
由於對巴黎爭論和癲狂氣氛的厭倦,雷尼‧馬格利特於1930年回到布魯塞爾,與巴黎這個世界藝術中心遠離,他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,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現代藝術回顧展上,馬格利特再次被人們所認識。
雷尼‧馬格利特一生的風格變化不大,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響,而專注於創作奇幻的、恐怖的、充滿特殊構想的形象。他的繪畫作品仿佛謎語一般讓人猜想,作品利浮現一種死寂的安靜,表達的觀點含括了從政治到哲學的理性世界,對於其他大師們常用的有關男女情愛的題材,馬格利特極少涉及。
勃勒東稱雷尼‧馬格利特的作品是『最清晰的超現實主義』。雷尼‧馬格利特的創作對西方現代繪畫,特別是對達利、馬宋及年輕一代的波普藝術家有較大的影響。
雷尼‧馬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戰期間***法國。後多次參加在歐美舉行的重要畫展,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畫家。1960年在美國舉辦第一次個人回顧展。其國際聲譽尤以196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回顧展達到高潮。
馬格利特的繪畫風格基本保持了被稱之為精密、神秘的現實主義,或魔幻現實主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。作品真實地表現日常場景,不作變形歪曲,但事件與細節的意外組合,產生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,如同睡眠中醒來一瞬間,在不清醒狀態下所產生的錯幻視覺,具有超凡的想像力,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獨具一格的畫風。
雷尼‧馬格利特(Rene Magritte)(1898-1967)
雷尼‧馬格利特(René Magritte,1898年11月21日-1967年8月15日),全名雷內‧弗朗索瓦‧吉斯來恩‧馬格利特Rene Francois Ghislain Magritte。
他是一位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,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,如戴黑帽的男人。影響了今日許多插畫風格。馬格利特出生於萊西納 Lessines,10歲時就開始學畫,父親是裁縫,母親則做女帽的銷售。童年時常常搬家,1912年母親投河(桑布林河Sambre)自殺,原因不明。馬格利特青年時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就學,畢業後曾在壁紙工廠負責花紋設計。
1919年,他開始對未來主義和奧費立體主義產生興趣,並受到大他十歲的義大利畫家基裏訶Chirico的影響,開始了超現實主義的風格。1922年他與童年玩伴喬吉特‧伯婕Georgette Berger結婚。
1927年到1930年間,他移居巴黎,大量的創造出具有神秘寓意的迷人畫作,同時也為許多時裝海報,或樂譜封面進行商業平面設計,1936年他的作品曾到紐約展出,晚年的馬格利特定居在比利時布魯賽爾。
雷尼‧馬格利特作品的特色是智慧,諷刺。
作品有《夜的意味》,《襲擊》,《白紙委任狀》 等‧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