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

第一講: 視覺傳達的藝術

第一講: 視覺傳達的藝術

  • 了解視覺傳達設計的意義。
  • 認識視覺傳達設計的類型。
藝術名詞:

視覺傳達﹝visual communication﹞
視覺傳達設計﹝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﹞
產品設計﹝product design﹞
空間設計﹝spatial design

  一個成功的人際溝通,絕對不能只靠溝通內容而已,還要想辦法讓溝通雙方充分了解對方所表達的內容,從彼此之間溝通情緒的培養進而讓對方的溝通誠意所感動。因此為了增加溝通的效果,人類常用不同的方式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。譬如說話時經常會比手畫腳、擠眉弄眼。在人類的文化裡,我們也看到許多音樂、舞蹈、戲劇和唱歌的活動經常結合在一起。 

視覺傳達設計 ─ 廣告設計
問題:這是一張關於像框的廣告,你是否看懂它所要傳達的意思?如果你看不懂,沒有關係,只是做廣告的公司賺不到你的錢了。
  荒謬大師卡繆﹝Albert Camus﹞曾經說過,世界上祇有兩個地方最令他感到高興,那就是足球場和劇場。不過,他如果還幸運地活到現在,或許,他會很滿意地坐在電視機前,欣賞他可以自由選擇的足球比賽或是戲劇演出。他不需要再像過去一樣,要親自到足球場或是劇場;只要透過電視機螢幕就能看到現場的精采演出。這個例子說明視覺傳達﹝visual communication﹞對於資訊傳遞與人際溝通的重要性。
視覺傳達設計
  視覺傳達除了靠我們的眼睛「看」﹝look﹞之外,還要靠大腦來「了解」﹝perception﹞。有一們學問專門研究人類從「看」到「了解」的過程,稱為認知心理學﹝cognitive psychology﹞。而有一門設計工作專門針對資訊傳遞與人際溝通所依賴的視覺介面,稱為視覺傳達設計﹝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﹞。視覺傳達設計如果運用人類的美感經驗並加強其中的藝術性,那麼更能打動被溝通者的心。如果進一步將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化,並加上聲音效果和人機互動功能就是現在最熱門的多媒體設計了。

設計的意義與範疇
  設計是人類改善生活與美化生活的創造活動,兼具有實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。完美的設計可以使生活過得更安逸、更美好。生活與設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,不論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各方面,都需要透過卓越的智慧和設計創造,才能呈現出高貴、優雅的境界。設計除了追求實用、美觀與民族性之外,設計也講求經濟性,要合理運用資源,不浪費、不奢靡,以達到現代設計盡善盡美的境界。
  設計的範圍包含甚廣,如果以人〔Man〕、自然〔Nature〕和社會〔Society〕為構成世界的三要素,那麼設計可分為以下三個領域:產品設計、空間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等類型。

「設計」與人、自然和社會之關係
  產品設計﹝product design﹞是以創造完美的生活器物為主要目的,並能滿足人類在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。生活中有關的各種器物,如杯、盤、家具、汽車等不勝枚舉。
  空間設計﹝spatial design﹞是以營造理想的生活空間為主,其涵蓋的範圍包括建築設計、室內設計、景觀設計等。自然環境裡充滿著豐富的自然資源,眾生萬物得以生生不息,因此人為環境應該與大自然取得和諧,並且建立對環境的情感,進而提升環境品質,使我們在有情的世界中,追求和諧、美好的人生。
  視覺傳達設計是以傳送資訊消息為目標的視覺媒體設計,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,如常見的標誌、傳單、海報、書刊編輯等。此外視覺傳達設計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,如櫥窗、展覽設計等多種項目。
視覺傳達設計 ─ 廣告設計
產品設計 ─ 腳踏車設計
空間設計 ─ 室內設計
問題:請將生活周遭所見之物,試著以設計的類型各舉幾個實例說明之。


視覺傳達設計
  當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資訊發達的時代,傳達﹝communication﹞活動都有可能隨時隨地在我們週遭發生。就廣義的觀點,傳達包括一切影響他人之所有方法,如:文章、說話、音樂、繪畫、舞蹈等,以及人類所有的行為,其中又分為言語的傳達﹝verbal communication﹞和非言語的傳達﹝nonverbal communication﹞。
  視覺傳達是屬於非言語的傳達﹝nonverbal communication﹞的一種。非言語的傳達適合於主觀性的情緒表現與傳達,其表現的方法有以肢體來表現或傳達的,如姿勢動作;有以圖畫語言﹝pictorial language﹞表現的,如記號、圖畫等;有以物體語言﹝object language﹞表現的,如服裝、廣告塔等。其中「圖畫語言」運用得十分廣泛,在我們文化、生活、技術中扮演重大的角色,如標誌、繪畫文字、圖表等均包含其中。
  視覺傳達設計則可包含海報、標誌、宣傳單、產品包裝、書刊設計,乃至於各類影像等。從時代的演進中,印刷術的發明是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主要動力,而照相與製版技術的進步則是推動視覺傳達設計的另外一大助力,等到電影、電視與電腦的興起,又使視覺傳達設計之進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。
  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,可以透過思考性與視覺化的過程來完成,思考性的過程是把的各種條件融入設計思考中,而擬出設計的概念;而視覺化過程則是將設定好的概念,經由圖像或文字轉換成視覺性圖像造形的程序,如字體、圖案、版面編排、圖表等都是視覺造形的具體表現,也正是視覺傳達設計具體的表徵。
丘永福《邀請卡片》,1995
13×38 cm,油彩‧銅版卡紙‧彩色印刷


創作練習
  在這個自我測驗裡,蒐集視覺傳達設計、產品設計及環境設計等三大類之作品,並分析設計作品各有什麼特色?

你可以準備的材料如下:

  • 鉛筆和筆記本。
  • A3 或 A4 的資料夾﹝42 × 29 或 29 × 21公分﹞一個。
  • 各類設計作品﹝選自書刊雜誌之印刷物、複製畫卡片等﹞。

進行方式:

  • 將蒐集到的設計作品圖片,分類整理。
  • 把蒐集到的圖片,修齊邊緣,置於資料夾中。
  • 分析每一幅作品,設計創意的方式為何?並記錄自己的觀點於筆記本上。
  • 將完成的紀錄和蒐集的複製作品,保存於資料夾內。

檢視作品:

  • 描述:說明蒐集的設計作品之類別和特色,並分析設計家的創意構想。
  • 解釋:解釋各類設計作品運用材料的特質及其設計表現的方法。


資料引用:http://vr.theatre.ntu.edu.tw/fineart/chap13/chap13-01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